前客福主委(現為顧問)/余慶榮牧師
壹、認識華人中的客家人
客家人是自晉朝到宋初,因避戰亂從中原黃河流域南遷的漢人。歷經多次遷徙,主要分佈在中國的廣東東部(粵東)、福建西部(閩西)以及江西南部(贛南),至今已遷移到台灣、印尼等世界各地了。
1924年,美國耶魯大學教授韓廷敦著《種族的品性》一書,提及:「客家人要不是因為荒年的困苦和外族的壓迫,大概也不會離開北方的老家的。」相對於說閩南、閩北、廣州等方言的移民言,說客語的移民是較晚南遷的,因此以「客」稱之。
客家人的認定除了較先進的 DNA 研究外,最重要的便是有別於其他方言的客家話了。最明顯的就是「我」的發音為「涯」(ngai 讀音為帶有鼻音的奶),在有「世界客都」之稱的梅州市的客家博物館,在進門處便凸顯此字,並特別賦與客家精神的意涵。
貳、認識客家的特性與宣教意涵
一、客家是不受地域限制的廣大族群
客家人不像廣東人、福建人一樣地以地域稱呼自己而已,他更會說他是哪裡的客家人。因此,客家是超乎地域的認同,客家人也是漢人中人口數一數二的族群,估計分佈全世界的客家人超過八千萬(佔全球七十億人口的 1%),大陸有六、七千萬(佔大陸十三億五千萬的5%),台灣四百萬、印尼八百萬、馬來西亞一百五十萬、泰國一百萬、新加坡二十萬……因此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誠非虛言。因此,客家族群是極大且全球化的宣教對象,值得全球宣教團體的關注。
二、客家是漢人中最有族群意識的
客家好比中國的少數族群,有很強的族群認同與情感。1971年起,由香港發起的「世界客屬懇親大會」至今已舉辦了二十六屆, 最近一屆2013年於印尼雅加達舉行,有六千多位來自世界各國數百的客家社團代表聚集。這是很特別的凝聚力量,訴說著「客家人一家人、客家人自家人」的情感。
客家基督徒也自1978年於台灣成立了全球客家福音協會(目前由八個地區的十一位代表成立董事會,每兩年舉辦全球客家福音大會,2013年 9 月於東馬古晉舉行,近九百位參加),至今已有三十五年,這也是華人教會中唯一以族群為訴求的協會,以「得到客家,傳到地極」的異象,成為全球客家大使命的平台。因此,以群體歸主的高度來擬定得著客家族群的策略是很值得並富有挑戰性的。
三、客家是華人中最受探討的族群
客家學(Hakkaology)是熱門研究的學問之一,在 GOOGLE 搜尋「客家」,出現超過一千萬筆的資料。包含台大、交大在內的大陸與台灣的數十間大學先後設立客家研究中心及客家學院,經常舉辦客家學術研討會,客家學儼然已成海峽兩岸顯學。綜觀時代潮流及聖靈水流,客家宣教是否也應成為全球宣教的熱門話題之一呢?
四、客家在華人中有東方猶太人之稱
客家人與猶太人有許多相近之處,如看重族譜、作客情懷、受壓悲情、注重教育、講究衛生、勤勞節儉、固執硬頸等。高宗熹著的「客家人――東方的猶太人」及日籍教授高木桂藏的「日本人筆下的客家」皆提到此,還有牧者直指客家人具有猶太人的血統。猶太人是神的選民,我們是否也可以選民意識來看待客家人,喚醒客家人要回應神的選召,履行神的使命?
五、客家人在近代的革命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
差點推翻清朝的洪秀全及他的客家軍、建立亞洲第一民主共和國的孫中山及革命先烈(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1/2 以上是客家人)、中國紅軍中的鄧小平、葉劍英、朱德,據統計中國紅軍中客家人貢獻卓著,中國人民解放軍1955~1965 年間授將軍銜1604個,客家人佔1/3 以上……。建立新加坡的李光耀、吳作棟家族,台灣抗日的英雄:羅福星、姜紹祖、吳湯興、林少貓等皆為客家之光。客家既有此改革開創,勇於犧牲的精神,豈不應為開展神國,抵抗黑暗權勢效力?
参、全球客家福音的歷史與現況
一、中國與香港
歐洲的巴色會於1847年開始向香港及廣東的客家人傳福音,於1924年改名崇真會,1948年崇真會共有二十五個區會,一百六十七間堂會及宣道所,會友人數達二萬人。目前香港崇真會有二十二間堂會,信徒八千七百人;而中國客家地區信主比例估計未超過 1%。
二、馬來西亞沙巴
因著130年前華人移民潮中,是以基督徒為主,因此沙巴四十萬客家人有 40% 信主,是全球客家信主比例最高的地區。
三、印尼
印尼華人超過一千七百萬人,客家人佔一半以上,雖然印尼特殊的宗教政策,1966年起人民必需要有宗教信仰,但客家人信主比例應不高於 10%。但可喜的是在大都市的年青人卻有三成的基督徒。
四、台灣
更正教在台灣近 150 年的宣教歷史,主力在佔台灣人數最多(七成以上) 的閩南族群身上,之後原住民及隨國民政府撤退的外省族群都得到許多的宣教資源,唯獨客家長期被忽略,至今四百萬的客家人信主比例不超過千分之五(台灣整體比例逾 5%)。
五、其他地區
全球其他地區的客家人信主比例雖未有資料,相信仍是福音要得之民。
肆、全球客家大使命的意義
一、實現全球客家群體歸主的願景
大使命是使萬民做主的門徒,全球八千萬的客家未得之民是大使命要得著的很重要的萬民之一,呼籲全球眾差會善用客家強烈的族群意識及潛在的選民意識,帶領客家群體歸主,履行客家族群的天命。
二、挑戰客家實現族群的三大使命
得著客家族群歸主不是目的,乃是要挑戰客家回應上帝千百年來培育客家的用心與美意。基本上,客家可在以下三方面來回應主的大使命。
(一)轉化華人祭祖文化
祭祖與信主的張力一直是華人教會面對的課題,台灣的客家教會這些年來發展出以敬祖代替祭祖的模式,將祭祖的宗教成份歸予上帝,保留追思懷念的孝道成份,在清明敬祖禮拜與追思告別禮拜中鼓勵以追思三禮(倒水禮―飲水思源;獻花禮—祖德流芳;點燭禮—光宗耀祖)來表達對神的敬拜與對故人的追思。並鼓勵家庭懸掛精美的世代傳襲表,以鮮花、鞠躬、追思禮拜方式積極參與未信的家族掃墓及喪禮。透過這些努力讓信主的顧慮減少,讓「基督徒不要祖先」的控告消弭,轉阻力為助力,化高牆為橋樑,建立與未信家族的對話平台,傳遞「飲水思源至根源、慎終追遠到永遠」的祭祖真諦。
客家宣教神學院溫永生院長的華神博士論文即針對此,過去這些年客福與眾教會曾舉辦過數次大型的敬祖大典,皆對台灣社會與教會帶出很正面的影響。相信以敬祖取代祭祖的方式是在不違背獨一真神信仰下,對華人所看重的祭祖孝道文化具體的肯定與尊重。從客家教會開始要祝福全世界的華人教會。
(二)祝福穆斯林的世界
不論西方或東方世界的宣教師要「跨文化」地去引領穆斯林歸主,所要投資的成本龐大且功效未必很好。然而在東南亞的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卻有近千萬的客家人世代與穆斯林成為鄰舍,熟悉他們的語言文化,若能先得著這些客家人,挑戰裝備他們去向他們的穆斯林朋友宣教,一定有事半功倍的果效。不僅是挑戰西方的差會,也挑戰華人的教會,更挑戰全球的客家教會一起與東南亞的客家教會成為宣教夥伴,讓東南亞的千萬客家人成為向穆斯林宣教的先鋒,豈不是最好的宣教策略麼?
感謝主!由埃及裔的戴冕恩牧師(David Demian)在華人教會中所推動的華人回家運動,即是一先知性的領受:聯結華人的教會去向他的穆斯林家人宣教。客家的大使命不也是這樣的看見麼?
(三)引領地上萬族回家
「天上地上的各家,都是從祂得名」(以弗所書3章15節),「客家」不也是從神得名麼?「客家」族群在地上的使命豈不就是要向地上萬族宣稱一個事實:「人人皆為『客』旅,當尋找回『家』之路」。而客家的英文:「HAKKA」與「hug God」發音接近,為此客家就是被揀選命定是「擁抱上帝」的選民,如以色列民一樣,要成為「屬神的子民、祭司的國度」。
因此,四散全球的客家人都負有天命要成為向當地宣揚「回家」福音的宣教師。願客家基督徒如此承擔天命,全地的教會也起來呼召八千萬的客家人起來回應天父的心意,先回到家並引領地上的萬族回家。
伍、台灣在客家大使命的角色
一、客家在台灣社會的地位
進入二十一世紀,因著總統直選,台灣進入更大的民主化進程,客家族群的選票往往有關鍵性的作用,客家的權益與訴求各政黨皆不敢輕忽,因此在以華人為主體的台灣社會中,客家是被尊榮與強調的。在台灣有全球華人社會中唯一的中央部會的「客家委員會」及地方的客家事務單位、唯一的客家電視台、唯一保障
客家文化語言的「客家基本法」、唯一的客家事務的公務人員考試、唯一的客語能力認證。
在馬英九總統執政下,親口表示要打造台灣為全球客家文化中心,讓台灣成為全球的「客家新都」。客委會這兩年舉辦的「全球客家懇親大會」(有與舉辦多年的世界客屬懇親大會爭取客家發言權的用意),今年打出的標語:「四海為客, 台灣是家」就顯出台灣的企圖心。
二、客家教會在台灣教會的地位
由於早期宣教「重閩輕客」 及客家相對封閉保守的民風,導致台灣客家教會長久的積弱不振,客家信主比例在四大族群中是最低的。透過客福的成立,不斷強調客家福音的需要,也得到海內外眾多教會的回應,這四十年來有近百位宣教師來到客庄,目前還有十餘個單位;國台語的教會也陸續到客庄建立教會,甚至南投原住民的教會也向客家人宣教,建立教會。
因著聖靈的工作,台灣眾教會這些年更加追求合一相愛,客家也被聯結在內,受到尊榮關注,客家得以在合一的平台被看見、被聽見,客家基督徒對客家的認同也大大被激發喚醒。這些年來,在客家教會的努力與眾教會的支持下,2000 年客福成立了「客家宣教神學院」、同年長老會成立了「客家宣教中會」、2012 年全本新舊約客語聖經出版、配合客家十年倍加運動,客福從 2013 年起在全台各縣市推動「客家回家—倍加幸福環島列車」,凝聚帶領客家鄉親回天父家的力量。
三、台灣客家在客家大使命的地位
(一)台灣是客家強有力的發聲平台
因著台灣客家長期處於被忽略的局面,以及台灣民主化對少數弱勢尊重與看重,造就了無論是在台灣社會或教會界都可以大聲地強調與呼籲客家得到應有的權益,這是其它華人地區所沒有的現象與機會。「台灣!妳有最強的客家意識,妳要為客家發聲!」
(二)台灣是「全球客家福音協會」的發源地
三十五年前(AD1978),全球客家基督徒代表在台灣當時所謂的「復興基地」,先知性地成立全球唯一的「全球客家福音協會」。這可說是台灣客家長久積弱下的力圖振作,「時勢造英雄」的創舉。相信台灣仍將在全球客家大使命上扮演重要角色,盡上當盡心力。
陸、全球眾教會如何與客家大使命同工
主耶穌說:「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做主的門徒。」這是主給基督教會的大使命,而萬民一定包括全球八千萬這特別的客家族群,他們信主比例也應該不到 1%,是廣大的未得之民。若認同上述客家族群有其關鍵性的角色,那全球眾教會當如何與客家大使命同工?
- 更多了解客家族群的歷史文化,特別對客家族群的天賦使命的認同。
- 更多禱告求問,是要求主打發其它人去向客家宣教,還是有從聖靈來的感動呼召,要貴差會╱教會將客家大使命列入優先次序?台灣信義會于金堂牧師因著從神領受「去向客家人傳福音」的呼召,因而積極向客家宣教,求主為客家興起更多的于牧師。
- 與全球或台灣客家福音協會聯結,成為宣教夥伴,積極熱情地傳遞客家大使命的異象。
- 鼓勵教會內的客家基督徒及有客家負擔的兄姊成立客家小組或團契,甚或發展成崇拜,讓客家宣教有主體性。
- 鼓勵在教會或教派內成立客家宣教部門。東馬古晉以福州人為主的衛理公會領受向客家宣教的負擔,在其東西教區各成立客家事工小組。期待有更多的教派師法之。
- 差派短宣至全球客庄宣教體驗,加深對客家宣教的印證與負擔。
- 差派長宣至全球客庄,參與客家大使命。
結語
有云:「21 世紀是華人的世紀」,21 世紀豈不也是客家興起的世紀?就求上帝為客家大發熱心,客家有志之士也更多領受全球客家大使命的異象,憑著信心勇敢築夢,自立自強,同心合意,並呼籲眾教會與客家同行,幫助客家實現命定,為神國做出最大的貢獻。阿們!
最敬愛的同工們 : 敬請參閱 廣為使用 慶榮(201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