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禱告與復興的故事

客福簡訊月刊 2025.5
客福主委/徐家正牧師

近代中西教會歷史中,幾個具有代表性的禱告與復興的故事,可以看出禱告和復興的密切關係。

美洲大覺醒運動(18-19世紀)

18和19世紀,愛德華滋、懷特菲、芬尼、慕迪等,在美洲先後領導了兩次大覺醒運動。這兩次復興的共同點是:信徒認真讀經,信息簡單易懂,真誠的敬拜,存敬畏的心傾聽。聚會常連續幾天幾夜,極多的人當場認罪悔改痛哭,表現出得救的欣喜。《奇異恩典》這首流傳長遠的詩歌,歌詞寫出了英國18世紀末大復興的信息,歌譜的旋律則明顯代表了美國大覺醒運動的風格。

這兩次大覺醒運動的果效,對今日的美國教會仍然有相當的影響力;而18到19世紀的美國,正面臨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前後社會文化的融合與開拓:兩次大覺醒運動的信息和清教徒思想,都成為美國主流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

美英大復興(1857-1858年)

1857年9月23日,紐約市商人蘭菲爾帶領的午餐禱告會中,聖靈大大動工,禱告會從平時6個人遽增至每天4千人。火熱的禱告會從一城到另一城,逼及全美國,教堂及公共場所聚滿了禱告的人,大量美國民眾明顯地轉向神。當時有一位年輕的牧師臨終前的一句話「興起盡忠為耶稣」,成了這次大復興的標語。著名的詩歌「興起盡忠為耶稣」,就是1858年在賓州費城牧會的杜菲德根據這句話寫的。有人估計,美國1858那一年內重生得救的人數達到50萬人。

1859年初,復興之火燃燒到愛爾蘭、威爾斯、蘇格蘭,全英國約十分之一的人歸向主。戴德生、司布真、慕迪等傳道人,這幾位都是當時教會界的屬靈領導者。他們傳講的信息都注重「十字架和生命」的改變。司布真在一篇「望就活」的佈道信息中,提醒信徒不要期待亢奮的情緒,不要期盼超自然的經歷:福音聚會如果在十架以外加添別的,可能更熱鬧,人數更多,卻失去屬天的能力。最直接的福音就是仰望耶穌!

這段時期上帝同時興起了著名的孤兒院之父穆勒,以及男女青年會(YMCA)等機構走進社會。許多平民信徒和學生投入各種社會關懷事工,基督信仰喚醒了許多資本家的良知和責任感,協助許多失業的農民工脫離困境,也立法讓被販賣的奴隷得到自由。1865年,中國內地會和救世軍這兩個宣教團體在同一年成立。近代英美來華的傳教士,主要受這波大復興和大覺醒運動的影響。他們在復興聚會中被神呼召,願意獻身到遙遠的中國宣教。

威爾斯大復興(1904-1905年)

英國20世紀初期的威爾斯大復興,被稱為西方歷史上最大的復興。領導者伊凡羅伯斯(Evan Roberts)原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年輕礦工,為復興禱告了10多年。某一夜羅伯斯在禱告中受感動,向神呼求:「哦主,折服我們!好叫世人得救」。他開始帶領礦坑的人一同禱告,點燃「威爾斯大復興的星火」。

威爾斯大復興和以往的復興運動有一些不同。羅伯斯很少講道,信徒無論在哪裡、在什麼時候都可以聚會;幾乎在每一個家庭裡都有復興禱告。火車上,電車上,礦場裡,到處都有禱告聚會。

大復興的影響從威爾斯開始,在兩個月內有7萬人信主,1903至1906年英國教會增加了超過50萬個會友。10年內復興遍及全世界,頭兩年已有500萬人歸主。中國第一位女性佈道家余慈度,1903年從韓國宣教回國後,也將威爾斯大復興的信息傳到中國。她放下醫科專業,成為中國第一個女佈道家,帶領了很多人信主。

威爾斯大復興
威爾斯大復興
圖源:Wikiwand

大復興也使得社會道德大大地改進,人們的生活大大地改變。當時的報紙刊登:酒吧一家一家地倒閉了;許多被偷的失物歸還原主。馬車夫不再用髒話來罵拉車的馬,以致馬竟聽不懂馬車夫不帶髒話的口令。社會治安變好了,很多法官無案可審;律師也失業了,便組詩班去各地獻詩。國會議員脫離無聊的政治議題,省下的時間便去參加禱告會。報紙沒有暴行和八卦新聞可報導,改為報導各地復興的新聞。球賽只能延期,因為觀眾和球員都去參加復興大會了。

威爾斯大復興的標語,就是羅伯斯最開始那個重要的禱告:「哦,主,折服我們!」

中國20世紀初期的大復興

1900年春,山東的華北神學院和登州教會連續三週的奮興會中,充滿了認罪悔改和奉獻身心的見證。一些教會學校停課,讓學生去鄉村佈道。

1908年加拿大傳教士古約翰帶領遍及東北三省和全國的大復興。聚會中信徒公開認罪,爭相同聲禱告,哭泣、肅靜……同時出現。許多恩怨在復興中化解,特別是1900年義和團事變,親人被殺造成的仇恨傷害。

這次復興帶動了福音廣傳。被聖靈復興的信徒,自動組成一支支佈道隊,往各村落傳福音。

中國1920-1940年代的大復興

1920年代,中國知識界掀起了新文化運動和非基督教的浪潮。1920-1940年代,中國面臨軍閥丶北伐、抗戰、國共內戰的亂局。上帝在這30年間選召一批傳道人和信徒,用屬靈的大復興改變許多中國人的生命光景。1931年元旦中國基督教聯會舉辦會議,標語是「主啊,復興你的教會,從我開始。」

山東費縣楊毅成牧師,禁食禱告時被聖靈充滿,隨後教會經歷了復興。他們聚會時先唱詩、禱告,然後會友一個個到台前認罪,再講道,會後有長夜禱告,而認罪正是以後山東大復興的徵兆。信徒復興後,就出去傳福音,教會人數倍增。帶領伯特利佈道團的計志文牧師也歸納他在各地佈道的觀察:「火熱認罪的願望,是大復興的第一個象徵。」

宋尚節牧師可說是1930-1940年代中國教會大復興的代表性人物。

1927年2月10日晚上宋尚節在禱告中的經歷,是他生命與事奉的轉折點。在他的重生之夜,他看到了整整幾大卷自己的罪賬。他的罪好像賬目,一條條記上面。

罪的重擔使他得不到片刻的安寧,只有基督的十字架才釋放了他。

此後他在中國和南洋各地不計其數的講道和復興佈道,幾乎每一篇必講到人的罪及基督十字架的救贖。他常常能在不經意間,指出某人具體的罪,使人在上帝的聖潔面前無法隱匿。無數的人到講臺前向上帝痛哭認罪悔改,生命徹底翻轉。因此,宋尚節牧師帶動的屬靈復興長闊深廣。

這位帶動屬靈復興的佈道家宋尚節,他事奉主的經歷和體會,是他特別強調禱告的重要。他說過許多有關於禱告的金玉良言:「同心合意禱告,乃奮興教會之首要」、「撒但最怕聖徒同心合意地禱告」、「禱告是運用天兵完成神的工作」、「不靠勢力,不靠口才,只要跪著與神同行,看神自己作工」、「蒙恩的基督徒有兩個翅膀:讀經與禱告」、「教會不禱告則死,將來見主面時,必定有許多人痛悔自己在世上禱告太少」、「若不儆醒禱告,你一定會墮落」。

我們清楚看到真正的復興必然從禱告開始,但願那在教會歷史中推動禱告復興的靈,今天加倍的臨到我們客家,客福參與在台灣與全球的客家復興運動中,我們要繼續RPG的復興禱告小組,同時也要延續去年1228全國客家禱告祭壇復興的火,我們要到全台的各城市、鄉鎮舉辦「環台復興禱告會」,讓復興的火繼續遍地延燒,屆時希望您一起來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