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興起的起源與發展
「客家興起音樂事工」起源於對客家教會年輕世代斷層的深刻關注
約2014年初,客福與客神(客家宣教神學院)在桃園楊梅中華汽車人才培訓中心聯合舉辦顧問餐會時,劉志忠律師/客福董事於餐會中受感動提出:「客家教會沒有年輕人,就沒有未來!」、「客家教會需要有年輕世代的詩歌!」的呼聲,此呼聲受到與會客家牧長們極大的迴響,該次餐會約有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時間都在熱烈討論此議題,然而當時神的時間尚未來到。2016年客神建校鉅大工程已完成,同一年客福舉辦了第一屆客家詩歌創作發表,范正成牧師感受到神的時間已然來到,於2016年底與劉志忠律師共同發表底下「客家詩歌製作與推廣的異象」一文,此為客家興起音樂事工的濫觴。
核心團隊由劉志忠律師、范正成牧師、劉正惠牧師(客福主委)及邱廉欽弟兄(金曲歌手)等人於2017年共同成立,透過創作高品質、年輕世代曲風的客語敬拜詩歌,讓客家教會與年輕世代有共同的音樂語言與信仰連結。希望藉此吸引&得著更多客家年輕(後生)人,認同自己的身份,起來承接神在這世代的心意,讓客家在傳到地極的大使命中扮演重要角色,願客家歸神家,願客家傳主名到四海、至地極。這一切的起點,正是來自於對「客家年輕世代」的呼喚與傳承使命感,並以音樂為橋樑,連結信仰與文化。
客家興起音樂事工原名「客家詩歌第三波」,原本初衷係尊榮並承繼曾政忠牧師、范秉添牧師、陳建中牧師等前輩,填詞或創作許多優美且富有客家情懷的客家詩歌第一波、第二波,而有第三波,嗣有牧長提醒此名稱不甚妥,始而改名「客家興起音樂事工」。
背景與動機
客家族群在全球約有8,000萬至1億人,是華人社會中重要的族群之一,但在信奉基督教的比例極低,台灣僅約0.5-0.6%,全球也未達1%。隨著世代更迭,許多年輕客家人不再講客語,甚至不認同客家身分,導致語言與文化逐漸流失。劉志忠律師等客家基督徒領袖,意識到若沒有年輕人參與,客家教會與語言文化將難以延續,因此提出「需要有年輕世代的詩歌」來作為突破的策略,也在眾客家牧長同工的遮蓋下,世代同行&興起。
興起的過程
- 2017年6月,第五屆全球客家福音大會邀請客家興起團隊創作大會會歌,同年9月,〈客家從山肚到四海〉在東馬沙巴亞庇發表,一炮而紅,成為推動「客家興起音樂事工」的契機。
- 2018年10月,適逢客家福音協會40週年,發行首張專輯《客家興起》,由金曲歌手邱廉欽擔任製作人,劉志忠作詞「客家興起」,並匯聚黃翠芳老師、林鈺婷Rita、邱廉欽、蕭迦勒等金曲歌手共同創作,深獲嘉許與好評,之後2022年11月發行《客家真光》專輯(客福林正雄主委任內)、2024年6月發行《客家歸神》專輯(客福徐家正主委任內),均極受客家教會及客家年輕人的喜愛。
- 「客家真光」專輯收錄一首「靠祢𠊎毋驚麼个」,這首詩歌榮獲〈GOOD TV 好音樂〉2021全球詩歌創作徵選最高榮譽「金傳獎」-可謂神國的金曲獎。該年歷時半年的層層評選,能夠從全球18國的2,025首作品中脫穎而出,得到華人基督教界九位專業評審共同的賞識,也讓眾教會看到客家及客家福音的需要。
- 2022年9月成立客家興起敬拜團,迄今每年受邀請至各教會、大型聚會帶領敬拜,包括客神畢業典禮、新北耶誕晚會、第6屆全球客家福音大會、1228客家凱道祭壇、…等等,傳唱並服事&興起這個世代。
- 專輯曲風現代,貼近年輕人喜愛的曲風,並邀請海外(如馬來西亞、印尼)客家福音歌手參與,使作品涵蓋多種客語腔調(四縣、海陸、大埔、河婆),連結全球客家年輕世代。
事工異象與擴展
- 我們的異象:期盼藉由年輕世代曲風「客家興起」ARISE!HAKKA!系列專輯的創作發行,並翻唱讚美之泉等團體之經典詩歌成客語版本,更新且豐富客家教會的敬拜與讚美,更期盼藉此興起得著客家年輕世代(後生人),並結合海內外年輕世代,使他們被神預備和成全,成為未來承接客家事工的同工,一起為主興起發光,讓客家在傳到地極的大使命中扮演重要角色,願客家歸神家,願客家傳主名到四海、至天涯海角,奉耶穌的聖名禱告,阿們。
- 劉志忠領受「客家興起、客家真光、客家歸神、客家傳神、客家榮神」五部曲異象,團隊計畫於十年間(2017-2026)發行五張專輯,逐步推動客家福音與文化復興。
- 透過專輯詩歌、Youtube歌詞MV、敬拜團服事、巡迴佈道等方式,讓年輕人「唱著唱著,把客語撿回來」,進而認同客家身分,承接宣教使命。
- 「客家興起」也成為跨教會、跨宗派、跨國的平台,促進台灣、東南亞等地的客家教會、客家青年交流與團契。
客家興起的意義
- 文化復興:以現代音樂為載體,讓年輕世代重新認識、認同並傳承客家語言與文化。
- 信仰傳承:藉由詩歌創作與敬拜,向未信主的客家人傳福音,提升信仰人口。
- 世代連結:建立年輕人與長輩、台灣與海外客家族群的橋樑,形成全球性的客家信仰社群。
「客家興起」不僅僅是一系列音樂專輯,更是一場結合信仰、語言、文化與世代交融的『復興運動』。它藉由年輕世代曲風的詩歌,讓年輕人重新拾回客語與身分認同,並推動全球客家族群在信仰與文化上的共同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