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三禮

起源與演變

主要是基督教在華人社會,特別是客家地區,為回應傳統慎終追遠與孝道文化而發展的處境化儀式。

  • 文化與信仰的衝突:華人社會重視祭祖,視為孝道的具體表現;但基督教強調只敬拜獨一真神,傳統祭祖方式(如焚香、獻供)與基督信仰產生衝突,導致基督徒常被誤解為「背祖」。
  • 文化處境化的需要:在華人社會,基督徒常因拒絕傳統祭祖而被誤解為「不孝」,造成信仰與家庭文化的張力。為化解這一矛盾,基督教界開始思考如何以合乎信仰的方式,表達對祖先的追思與敬意。
  • 客家牧者集思廣益:為解決「基督徒可否祭拜祖先」這一問題,許多客籍牧師與教會領袖共同討論,設計出「追思三禮」及「世代傳承表」等儀式,將基督信仰與客家、華人傳統文化結合。
  • 取代傳統祭祖儀式:追思三禮避免焚香、獻供等帶有祭拜性質的行為,改以象徵性動作(倒水、獻花、點燭)和禱告,既保留慎終追遠的文化精神,也堅守基督信仰只敬拜上帝的教義。
  • 儀式設計的原則:追思三禮以倒水禮、獻花禮、點燭禮三個象徵性行動,取代傳統的拜祭與供品,強調「飲水思源」、「祖德流芳」、「光宗耀祖」等華人核心價值,同時以禱告和感恩的方式,將榮耀歸給上帝。
  • 宣教與家庭和諧:推動三禮的教會與牧者認為,這樣的儀式有助於基督徒在家庭、家族掃墓等場合參與敬祖活動,減少與未信親人的隔閡,並成為福音橋樑。
  • 理論基礎與推廣:學者如溫永生牧師等,結合語言行為理論與符號象徵學,提出「敬祖追思三禮」等處境化模式,並鼓勵製作家譜、「祖先紀念表」、「世代傳承表」等長期做法,取代傳統神主牌。設計出這套儀式,讓基督徒既能表達對祖先的尊敬,又不違背信仰原則。(按:早期有周聯華牧師等推行基督教也需要有自己的清明敬祖的儀式,而後溫永生牧師針對客家傳統祭祖模式與基督教敬祖儀式,加以融合改良並發揚光大,自此眾基督教會大大推廣此敬祖追思三禮)
  • 實際推廣與發展:自2010年代起,台灣多間教會(如靈糧堂、崇真堂等)於清明節、家族追思會等場合舉行追思三禮,並逐漸形成標準流程與禮文,成為基督徒敬祖的主要方式。

三禮的內涵

基督徒為回應華人文化中慎終追遠、孝敬祖先的傳統,並兼顧基督信仰對敬拜對象的堅持,發展出「追思三禮」作為敬祖儀式。三禮分別為:

  • 倒水禮:象徵「飲水思源」,由家族中年長者將水倒入花瓶,表達對生命源頭的感恩,並向天父上帝禱告,承認萬有本於神,祖先也是神所創造,提醒不忘神是生命的根源。
  • 獻花禮:象徵「祖德流芳」,家族成員述說祖先或長輩的美德,並將花插入花瓶,表達對祖先美好品格的追念與感謝,並向聖子耶穌禱告,期許自己也能活出基督馨香的生命。
  • 點燭禮:象徵「光宗耀祖」,點燃蠟燭,代表祖先如明光照耀後代,也象徵聖靈引導,期許後代能榮神益人,活出光明。

這三禮均以禱告和感恩為核心,強調敬拜神、紀念祖先、傳承美德,而非傳統的祈求祖先賜福或以供品祭拜。並用以引導觀念的轉化:

  • 由祭祖轉變為敬祖:紀念祖先、追思祖先。而不是祭拜祖先,把祖先當作神,以為祖先可以蔭庇、保佑子孫。
  • 祭祖轉化為祭天:華人悠久的傳統中,「皇天上帝」就是有位格的上帝,而非沒有位格的大自然。孔老夫子說,「獲罪於天,無所禱也」。與聖經所說「我的心若注重罪孽,主必不聽」意思是相通的。華人文化中早就告訴我們有一位上帝,也被稱為天,所以才要祭天。以前華人的祭天文化是一直存在的,只是偶像越來越多,就被取代了。(此觀念的轉化與儀式,摘自謝宏忠院長2025.2.16主崇信息|祭祖與福音)

儀式

  • 1.以「祭天敬祖追思三禮」,取代公祭及掃墓儀式。
  • 敬祖追思三禮:
    (1) 倒水禮:爲飲水思源,向聖父禱告。
    (2) 獻花禮:願祖德流芳,向聖子禱告。
    (3) 點燭禮:為光宗耀祖,向聖靈禱告。
  • 2.以製作「祖先紀念表」或「世代傳承表」,取代神主牌。
  • 3.以致敬禮的鞠躬或獻花,取代燒香或捻香。


敬祖追思三禮的誕生,是基督教界為回應華人祭祖文化與孝道精神,在信仰原則下進行本土化、處境化的創新結果。它既保留了慎終追遠、緬懷祖德的文化意義,又堅持基督徒只敬拜上帝的核心信仰。故此,基督徒敬祖追思三禮是在信仰原則下,對華人孝道文化的積極回應與創新實踐,除表達了對祖先的感恩與紀念,也堅守對獨一真神的敬拜。

客家基督徒的儀式改良
祭祖、燒香、禮敬神佛,這些漢人的民間習俗與基督信仰相遇時,客家牧者與信徒調和兩者,發展出在追思、掃墓儀式中使用水、鮮花、蠟燭,以及〈掃墓歌〉等客家聖歌,讓漢人習俗與基督教文化能夠藉由禮器、儀式改良達到共存。

除了祭祖之外,家中擺放的「祖宗牌位」(神主牌)在改宗後何去何從,也是漢人信仰基督教時常面臨的問題。「世代傳承表」即為基督教的家譜,而「祖先紀念表」則是神主牌的替代形式,讓改宗的信徒能夠通過這些形式追念已故家人、以不同的形式延續先人精神。《摘自:開放博物館

一、實際作業流程

  • 場地布置:可選擇家中、教會或墓園,桌上擺放花瓶、水瓶、花束、蠟燭、燭臺等。
  • 資料準備:印製程序單、族譜(或世代傳承表),背景可播放輕音樂詩歌。
步驟內容與說明參與者與動作
1.倒水禮- 由家族中年紀最長者(現存第一代)將水倒入花瓶,象徵「飲水思源」
- 司儀(啟)及全體(應)宣讀禱詞,感謝上帝為生命源頭
長者倒水,眾人禱告
2.獻花禮- 各世代依序述說上一代的美德
- 每人拿一枝花插入已加水的花瓶,象徵「祖德流芳」
- 司儀(啟)及全體(應)宣讀禱詞,感謝祖先榜樣,求主幫助活出美德
各世代述美德並獻花,眾人禱告
3.點燭禮- 由第三代代表(或每位第三代)點燃蠟燭,象徵「光宗耀祖」
- 司儀(啟)及全體(應)宣讀禱詞,求神引導後代榮神益人
代表點燭,眾人禱告
4.祝禱- 由牧者或家族代表為全家(族)祝禱,求主賜福身心興旺牧者或家族代表祝禱
  • 鞠躬或致敬禮:可沿用國人鞠躬、獻花等動作,表達尊敬與感恩。
  • 家族歷史簡述:可於倒水禮前,由適當人士簡述家族歷史或祖先事蹟。

二、所需預備的飾品與物件

  • 程序單:流程說明與禱詞內容。
  • 族譜或世代傳承表:可印製分發,或放於室內現場展示,取代傳統神主牌。
  • 水瓶:用於倒水禮,象徵生命源頭。
  • 花瓶與花束:花瓶用於插花,花束每人一枝,用於獻花禮。
  • 蠟燭與燭臺:蠟燭數量可視參與人數預備,用於點燭禮。
  • 背景詩歌音樂(選用):營造莊重氣氛。
  • 追思卡或感恩語(選用):可讓家屬寫下對祖先的感恩話語,貼於現場。
  • 所有儀式均以禱告、感恩、述說美德為主,不設供品、不焚香、不祈求祖先賜福,強調「敬」祖而非「祭」祖。
  • 追思三禮流程可依家族、教會實際情況靈活調整,並鼓勵邀請未信主親友參與,促進家庭和睦與信仰見證。
  • 此追思三禮於掃墓舉行時可於獻花禮時每人一支花束插入台前花瓶;惟於教會或大型禮堂舉辦時,因人數眾多,可將各禮分別由一人代表倒水、獻花及點燭禮;一般百人以下教會可施行每人依序前往台前獻上(小蠟燭)點燭禮。各禮的施作完全可以人數多寡而變通,惟司儀(領會)與會眾的啟應對念文不可省略,此乃追思三禮的重點流程,有助全體共同思想「慎終追遠到永遠、飲水思源到泉源」。

基督徒清明節敬祖追思三禮
1、倒水禮:飲水思源
感謝天父上帝,萬有都本於祢,也歸於祢。我們的祖先是祢所造的,我們一切的福份是祢所賜的,願榮耀歸於祢,直到永遠,阿們。
【啓】上帝,我們今日恭敬站在祢面前。
【應】追思我們父系及母系的祖先。
【啓】所有的河流有它的發源地。
【應】所有的血脈也有它的傳承。
【啓】因此,當我們飲水思源時。
【應】叫我們不忘記祢才是生命的源頭。
【合】是的,三位一體的真神!祢是一切生命的源頭,我們願歸回順服祢,阿們!

2、獻花禮:祖德流芳
感謝主耶穌,爲世人降生,釘十字架,承擔了我們和先祖的罪,並從死裏復活,藉著祢所賜的恩惠與力量,使我們的祖先與親人留下了佳美腳蹤,願他們的美德流芳百世,並使我們能承先啟後,活出善行,阿們。
【啓】上帝,我們今日站立在祢面前。
【應】帶著我們心中小小的芬芳。
【啓】像這束花所散發出的氛香氣息。
【應】如今求祢幫助我們也散發出生命的馨香,好叫我們的子孫薰陶於我們的美德。
【合】是的,三位一體的真神,我們願承先啟後,活出善行,阿們!

3、點燭禮:光宗耀祖
願聖靈常充滿我們、光照我們、引導我們,使我們在世度日如光照耀,以善行美德榮神益人,光宗耀祖,阿們。
【啓】上帝,我們今日恭敬地來到祢面前。
【應】舉起我們心中小小的光明。
【啟】所有的火焰有它的火種。
【應】正如所有的大樹有它的種子。
【啓】我們今日來思念我們的祖先,他們曾為他們的時代燃燒自己。
【應】今日求祢幫助我們為自己的時代發出光與熱
【合】是的,三位一體的真神!我們要能光宗耀祖、榮神益人,阿們!

敬祖追思三禮 程序單範例 724x1024
敬祖追思三禮 程序單範例
PDF下載DOC下載

基督徒「世代傳承表」是一種將家族祖先與信仰連結的家譜式紀錄,通常會以裱褙的形式懸掛於家中明顯處,作為敬祖與信仰傳承的象徵。其範例如下:

  • 標題:「上帝是萬物本源」或「敬拜獨一真神」
  • 副標題:「紀念先祖 飲水思源」
  • 家族世代列表:依序列出祖先姓名,通常從第一代長輩開始,依代數排列,並標示生卒年(若有)
  • 信仰見證:可附簡短家族信仰傳承的核心理念或經文,如申命記6章4-9節,強調信仰與生命的連結
  • 裝飾:以莊重簡潔為主,常用玻璃框裱起或紙卷軸,方便保存與展示

製作與使用說明

  • 製作目的:取代傳統神主牌,彰顯敬祖同時堅守基督信仰,提醒家族成員「飲水思源」,並且將榮耀歸給創造萬物的上帝。
  • 擺放位置:家中客廳或顯眼處,作為家族敬祖與信仰傳承的視覺焦點。
  • 搭配使用:常與敬祖追思三禮同時進行,並鼓勵家族成員熟悉祖先歷史與信仰故事,促進跨代信仰傳承。
  • 【世代傳承表】用於有完整(或較多)歷代祖先清楚傳承脈絡者使用(直幅格式);若先祖資料已無可考,暫無法獲得更多訊息時,可改採簡略版一兩代的【祖先紀念表】(橫幅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