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增長的模式介紹與客家教會增長研討

客福40周年特刊P21-23,2018.10
客神院長/溫永生牧師

壹、引言:

從《自然的教會發展》(Natural Church Development)談起。1施瓦茨於1994-1996,針對全球五十個國家七千多間教會為研究對象,獲得重要的結論就是,按生物法則,健康的教會就會自然會成長!健康的教會須具備八個特質:

  1. 令信徒得力的領導方式;
  2. 以恩賜為本的事奉方式;
  3. 充滿熱誠的靈性表現;
  4. 功能健全的結構;
  5. 激勵人心的崇拜;
  6. 全面兼顧的小組;
  7. 以需要為本的佈道事工;
  8. 會眾相親相愛的關係。
客家宣教前瞻研討會
客家宣教前瞻研討會(2018.10)

貳、教會增長模式簡介

一、傳統模式:
(一)團契軌:兒童、學生(青少、青年)團契、社青團契、夫婦(家庭)團契(分齡)、長青團契⋯。人數多時,團契内分小家(20人左右)關懷牧養。
(二)事工軌:崇拜、教育(兒童主日學、青少主日學、成人主日學)、牧養、宣教、行政。例:台北信友堂(目前2500人)

二、新加坡4W細胞小組模式:
早期台灣不少教會到韓國汝夷島中央純福音教會觀摩學習,帶來小組教會的熱潮。後來,又到新加坡堅信浸信會(鄺建雄牧師)學習小組聚會的運作模式,即4W的小組聚會流程及小組的管理機制。

(一)4W的小組聚會流程:破冰(Welcome)、敬拜(Worship)、事工(Work)、話語(Words)。每年2-3次的小組佈道計畫及行動。
(二)小組的週期舆分裂(分殖):小組的週期,分殖或重組?
(三)小組的聯結舆管理:區、牧區··的聯合聚會及活動:小組同工的全教會總聚集(主任牧師)與牧區聚集(區牧)。
(四)造就系統:裝備年⋯

三、新加坡GLN小組化模式:
天恩出版社前社長丁遠屏弟兄引進(請陳明正牧師介紹石門浸信會增長的經驗)

教會轉型為GLN(現稱為TCC)小組教會
△轉型小組教會-GLN小組,小組約25組一目前

  1. 主日約300位
  2. 兒童約 40 位
  3. 青少年約50位
  4. 青年約40位

△為什麼走GLN小組策略?
教會實際轉變

(一)單獨會主。聆聽主聲。寫靈修筆記

(二)付代價的文化-
1.付費上成主(50元)
2.付費買教材
3.費財費力服事小組與設定的福音對象慨

(三)傳福音並栽培門徒的文化-2007開始走小組,受洗人數分析如下—

  1. 2007年之前每年受洗約個位數。
  2. 2007年之後,由20人到60人不等。
  3. 聖誕收割莊稼
    ·2013年聖誕收割莊稼參加人數超過1000人
    ·2014年聖誕收割莊稼參加人數1250人
    ·2017年聖誕收割莊稼參加人數1676人

(四)向聖靈比較敞開

  1. 敬拜方式-201408的改變
  2. 禱告會的建立與改革一由10-20位漸漸增長為40位-70位。
    *曾建立十個禱告會,為的就是讓教會在改變時有動力
  3. DEW『屬天的交換與整全」—類似「全人醫治』事工- CCC 及台另外二-三間教會辦理DEW研習會。建立了一個團隊,包含可以教導、督導、服事及行政的同工

(五)屬靈氛圍的改變
*彼此款待-師母等人的例子
*外請講員的感想
*各級服事團隊的和諧相處

(六)裝備課程的增進一原先開設3-5班課程
*基本上開設8-12班的成主課程
*2018.3-6裝備課程11課

雙翼養育系統
雙翼養育系統

四、韓國「雙翼」豐盛教會至高雄福氣教會:建立在健康教會的觀念上
金聖坤牧師所建立的韓國豐盛教會,NCD測驗拿最高分,號稱全球最健康的教會。「雙翼」展翅上騰的教會指大型聚會的「崇拜」和小型聚會的「細胞小組」 也指用神的話和神的靈建造門徒。

(一)「世界異象雙翼進階」(原雙翼養育系統)採五個步驟循環運作。

  1. 佈道:敞開小組(福氣小組)1年2次,每次分别是10週的幸福小組(含2週的預備週)與4週的佈道慶典(名人講座),邀請BEST(即福音朋友)參加幸福小組。
  2. 家族:幫助福音朋友從「新家人」到「一家人」(落戶)。「新家人關懷一對一事工」(包含在週間請新家人吃飯),新增「僕人團隊」助,還有「回家日」邀請迷途羔羊回家。
  3. 養育:透過恢復營會(全人醫治退修會),使人經歷神的醫治。雙翼養育系統的「養育班」有十二課,給予信徒基本的生命養育;之後,還有發現恩賜研討會及新家人關懷學校/課程。
  4. 門訓:接著有門檻較低的「門徒學校」;具備領袖潜能·自己主動渴慕更深的造就的人,可進入三學期的「世界異象門徒大學」。第一學期的門徒大學有敞開小組/幸福小組學校及代禱學校,目標是建立傳福音的門徒,成為幸福小組領袖的訓練過程:領袖退修會街接第一學期和第二學期,第二學期的目標就是建造小組長。
  5. 再生產:第三學期的門徒大學是再生產訓練,就是訓練出再生產服事者的過程,意即小組長帶出另一個小組長,執事帶出執事,長老帶出長老。

參、客家教會增長研討

一、上述經文給我們哪些啟發?
  1. 恩賜的發掘與運用,能成全聖徒,各盡其職,促成教會增長。
  2.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每一個基督徒都是基督身體中的一個肢體,肢體間必須緊密連結,這肢體才能發揮功能(恩賜),也才能促進教會的增長。無論哪一種牧養架構或模式,能促成多數肢體緊密連結的模式就是好的模式。從聖經和教會的實務來看,小組是最能達到目的模式。
  3. 無論是恩賜的運用或肢體的連結,都要「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上帝的兒子」、「連於元首基督」、「全身都靠祂聯絡得合式」,這需要藉著「神的話」與「神的靈」,透過團體敬拜(崇拜)及個人敬拜(靈修)的操練,達成以上目標。
二、如何建立健康的教會?
  1. 韓國豐盛教會金聖坤牧師致力於建造健康教會,並以《教會的自然發展》所揭示的八個優良特質為努力的目標。在其所著《雙翼展翅上騰的健康教會》一書摘錄幾句金句:
  • (1)「門徒訓練為二十世纪後半期的基督教界帶來轉變及改革的浪潮,而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們最關心的話題則是充滿上帝同在的熱情敬拜和有再生產能力的全人關懷小組,以及這兩者所結合的雙翼健康教會。」(15頁)
  • (2)「堅固營壘會阻礙我們與上帝的開係,並為家族和社會帶來負面的影響。因此,首先我們要承認自己裏面有堅固的營壘,並要藉十字架的愛與饒恕攻破營壘,然後請聖靈的能力充滿我們。」(77頁)
  • (3)「為要使教會健康地成長,門徒訓練、小組、按恩賜服事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敬拜。」(162頁)
  • (4)「健康成長的教會之所以充滿熱忱的靈性,禱告是重要的關鍵,不但禱告很火熱,也付出很多時間。⋯禱告的生活一旦復甦,自然就會產生讀經的意願⋯。」(179頁)2
  1. 新加坡聖約播道會曾金發牧師一生致力於門徒訓練,也帶出亮麗的成果,1978年從17人開拓,今已達六千人聚會,並培養出兩位主任牧師接棒。在他的大作《某確類》書中,說:
  • (1)「這個精心設計的門訓過程可以透過兩種形式來實現:小組形式和「生命對生命」或「個人對個人」的個人形式。」(28-29 頁)
  • (2)「門徒訓練的教會必定是以細胞小組為基礎架構的教會。」(48頁)
  • (3)「若不以真正的門徒訓練為核心,基督的身體就會靈命衰弱。⋯如此看來,門徒訓練是教會保持長久健康的關鍵所在。」(75頁)3
  1. 無論是新加坡4W小組教會、韓國豐盛教會、新加坡聖約播道會,台灣諸多增長的教會,都建立了有系統的裝備課程,如同華里克(Rick Warren)的生命建造程序(全壘打裝備系統)4。“客家教會若要追求增長,建立符合自己需求的裝備系統,並致力於落實,是必經的途徑。

肆、結語:

固守傳統vs.模式的改變?「二十一世紀牧者最大的需求就是模式的改變。」(38頁)5
(發表於客福40周年慶—客家宣教前瞻研討會)

附註:

  1. 施瓦茨。《自然的教會發展,再版。香港:高接觸有限公司,1999。
  2. 金聖坤。《雙翼展翅上騰的健康教会》。徐國明譯。台北:道聲,2008
  3. 曾金發。《某確類。以精心門訓重新定義事工成敗》。新加坡:福音證主協會,2017
  4. 華里克(Rick Warren) 《直奔標竿》。楊高例理譯。美國賓州:基督使者協會,1997
  5. 錄聖坤。《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