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合意 興旺福音
因為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你們是同心合意的興旺福音【腓立比書1章5節】

——我們的宗旨——

傳遞客家福音異象

促進客家教會增長

傳承客家文化精華

實踐普世宣教使命
本月客語聖經
民數記 十三章27節
| 客語 | 佢等㧯摩西講:「𠊎等打探你派𠊎等去个地方,發現該係流乳㧯蜜、盡肥个土地;這就係該地方所出產个果子。 |
| 華語 | 又告訴摩西說:「我們到了你所打發我們去的那地,果然是流奶與蜜之地;這就是那地的果子。 |
代禱事項
請為近期與下半年事工代禱
為下半年福音行動禱告,求主賜給客福協會傳福音的熱情、負擔,所有的福音行動都真實回應人們所需。請為海外客家福音宣教代禱
台灣已組一隊約10位牧者同工的短宣隊前往怡保短宣服事請為客福 2025 財務需要代禱與奉獻
「客福」是一個推廣客家福音異象的平台,各項事工皆需要許多經費。藉著您的禱告及金錢奉獻,支持我們具有意義的各項服事。請為主委9-10月服事行程感恩與代禱
徐家正主委 9-10月服事行程,需要您代禱
持續行動
【線上禱告會】
由余慶榮牧師主持並安排各地關心客家宣教事工牧者們一起參與帶領委身週四晚上的線上LINE群組禱告會,同心點燃禱告的火,齊為興旺客家福音。【天愛客家團契】
每三個月的第三週主日下午3點有團契聚會,地點位於「南桃園城市之光教會」(桃園市平鎮區環南路161號6樓)舉行。【客家腓力隨走隨傳團隊】
客家腓力隨走隨傳團隊是一支致力於在客家社區及各地,效法聖經腓利的榜樣,隨時隨地順服聖靈帶領,積極傳福音、牧養信徒的行動團隊。【客語聖經朗讀比賽】
為鼓勵教會營造對客語友善的環境及鼓勵客家年輕一代對母語的看重,每年舉辦並且擴大辦理。【環台客家復興禱告會】
環台敬拜禱告會藉由大家同心合一的敬拜與禱告,領受從上頭來的能力,帶出客家復興的浪潮。
常見問題
- 台灣客福:本協會正式全名稱是:「財團法人新竹縣基督教客家福音協會」,但我們對外皆稱「臺灣基督教客家福音協會」(亦可簡稱基督教客家福音協會或客家福音協會),在海外我們稱「台灣客福」,在台灣簡稱「客福」。
- 客福主日:是「客家福音主日」的簡稱,由客福協會發起,盼望由我們的主委、董事、顧問與牧者,前往全國各地教會,在主日聚會中分享「客家人歸主」的異象與福音事工,呼召眾教會一同為客庄靈魂站立!透過一場信息、一份見證、一段分享,讓更多人看見神對客家族群的心意。讓我們的牧者、顧問有機會親自來到貴教會,為您傳遞異象、分享感動、攜手進入復興!
- 客福簡訊:《客福簡訊》是我們分享信息、報導台灣與全球客家福音事工近況與消息的平台,為本協會每月下旬例行發行的月刊刊物(紙本+電子報)。
- 新世代短宣:客福的新世代短宣是由基督教客家福音協會推動的一項以青年為主體的短期宣教活動,新世代工作組成立於2009年11月,並於2010年一月底舉辦第一屆的短宣活動(兒童品格營),主要目標是動員並裝備新世代客家青年投入福音事工,特別是在偏鄉客庄的服事與宣教。新世代短宣是結合教育、佈道與關懷的短期福音行動,旨在裝備青年,推動客家福音的持續擴展與教會生命的活絡。這項短宣活動通常以跨宗派合作形式展開,內容包括兒童才藝品格營、街頭佈道、探訪關懷、教會服事等多元福音事工,藉此深化青年信仰,培養服事能力,並推動客家福音的拓展與復興。
- 客福基甸三百之友:「客福基甸三百之友」是由基督教客家福音協會(簡稱「客福」)發起的一項支持者招募計畫,名稱靈感來自聖經中「基甸三百勇士」的故事。該故事記載於《士師記》,描述以色列領袖基甸在神的揀選下,從三萬二千人中篩選出三百名勇士,最終憑信心和神的帶領,以極少的人力戰勝強敵米甸人。在現代教會或福音機構中,「基甸三百」常被用來象徵一群被揀選、忠心、勇敢、同心合意投入神國事工的人。這些人雖然人數不多,卻願意在信仰、奉獻、禱告與行動上,成為事工的堅強後盾。「客福基甸三百之友」即指願意以禱告、奉獻或實際參與支持客家福音事工的夥伴;「三百」象徵一群精選、同心、勇敢的支持者,效法基甸三百勇士的精神,即使面對挑戰,也憑信心與神同工,即使人數有限,也能在神的帶領下成就大事;在實務上,通常指每年或定期奉獻一定金額(如500、1,000、2,000、3,000元以上),或成為客家福音長期的支持代禱者,藉以順利推動客福各項的福音事工。
- 印尼宣教事工:客福的印尼宣教事工主要是指由基督教客家福音協會(簡稱客福)及相關合作單位,針對印尼地區尤其是印尼客家族群及其他未得之民所推動的福音宣教工作。目的在興旺印尼客家及其他族群的基督信仰,推動當地教會的成長與復興。
- 牧者合一團隊專款:這是余慶榮牧師負責且募得的專款,此款專為舉辦牧者合一聚會,或支持聯合聚會,或奉獻給有急難需要的牧者,作關懷使用的費用。
- 客家興起音樂事工:客家興起敬拜團的成立,源自於台灣基督教客家福音推廣的需要,開始於2017年,當時劉志忠律師在擔任客家福音協會(簡稱客福)董事期間,提出應創作符合當代年輕人口味的客語詩歌,讓年輕一代能認同自身客家身份、拾回客語。故與時任客福主委劉正惠牧師、客神主委范正成牧師,以及客家金曲歌手邱廉欽共同推動,正式成立「客家興起音樂事工」,藉現代詩歌,讓年輕人重新拾回客語與身分認同,並推動全球客家族群在信仰與文化上的共同興起。
- 客家網絡宣教中心:客家網絡宣教中心是指結合網絡科技與客家文化特色,服務全球客家基督徒、推動客家宣教的基督教宣教事工組織或機構。另也是為了要尋求交通較便捷、寬敞具有福音戰略位置的地點成為「客家網絡宣教中心」(如同初代教會的安提阿)取代目前現址竹東隱密的社區大樓;也是本協會需要一個屬靈的基地,能夠長期、有策略地連結資源、成立平台、差派工人,點燃客家復興之火的穩固據點。
- 1228客家䟘起來:「1228客家䟘起來」是指2024年12月28日全國客家日,客家基督徒及各族群在台北凱達格蘭大道(凱道)舉辦的大型「全國客家禱告祭壇」聚集活動。這天以「Hakka䟘起來 世代同行 興起發光」為主題,齊聚凱達格蘭大道,為國家祈禱,並在象徵國家權力的中心建立一座屬於客家族群的祭壇,向這片土地宣告我們的信仰與使命。「䟘起來」在客語中意為「站起來」,象徵客家族群勇敢站出來,承擔文化復興與信仰傳承的使命。活動內容包含禱告、敬拜、聖歌、文化攤位、載歌載舞等,強調以「以客為尊」、「講客為榮」、「世代同行」、「五族合一」、「未來願景」為主軸,鼓勵客家基督徒及族群間的合一與自信;「1228客家䟘起來」是一場結合信仰、文化、族群認同與社會參與的全國性運動,目的是讓客家人及台灣多元族群一同站出來,為族群復興、文化傳承及台灣的未來祝福禱告。
- 客家興起復興聯盟:此聯盟名稱是指2024年10/27-28參與客福激勵共識營承諾共同合辦的教會、機構的統稱。同時也是促成「1228客家䟘起來」活動的主辦單位,更是爾後客福舉辦大型活動的生力軍。
- 客家聖樂團:客家聖樂團是一支由熱愛客家詩歌的基督徒組成的合唱團體,成立於2007.04,共有十七位團員,成員多為來自台灣各地的傳道人。該團由曾政忠牧師擔任團長,旅美音樂家陳建中牧師擔任音樂總監及指揮,致力於推廣客家語福音詩歌,並透過音樂凝聚客家教會與傳承客家文化。客家聖樂團的特色在於以客家母語演唱基督教聖詩,這些詩歌不僅幫助客家信徒以母語認識上帝,也成為客家教會牧養與傳福音的重要工具。其曲風融合了客家傳統吟唱韻味與基督教敬拜元素,並且創作了許多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福音詩歌。總之,客家聖樂團是以客家語言和文化為基礎,透過基督教聖詩合唱,推動客家教會信仰生活與文化傳承的專業音樂團體。
- 天愛客家團契:桃園的牧者同工受台北靈糧堂客家團契的啟發與激勵,經過幾個月的禱告和尋求,也決定在桃園開始有客家團契的聚集,原則為每三個月第三週的主日下午三點實施,定名為「天愛客家團契」。首次聚會時間是2024年3/3(日)下午3:00 ,在「南桃園城市之光教會」(桃園市平鎮區環南路161號6樓)舉行。
- 環台城市鄉鎮客家復興禱吿會:是一項由客家福音協會及客家興起復興聯盟發起的屬靈運動,旨在喚醒並復興台灣各地客家族群的信仰與文化認同,透過全台多個城市及鄉鎮的教會共同禱告,尋求神對客家福音的心意與帶領。這個禱告會是延續2024年12月28日在凱道舉辦的「客家䟘起來,世代同行,興起發光──全國客家禱告祭壇」大型聚集的精神,並將禱告行動擴展到全台各地,包括桃園、新竹、苗栗、屏東、雙北等地的城市與鄉鎮教會。禱告會形式多樣,可能採用密集式或間隔式走禱,強調教會間的合一與共同參與,由專責牧師(宋子昌牧師主責)規劃執行,主委、總幹事帶動領頭一起行動。其核心目標是讓更多客家人,尤其是年輕一代認同自己的客家身份,回歸屬靈家園,並在教會中投入事奉,推動客家福音在台灣及全球客家社群中廣泛開花結果。這場運動不僅是文化認同的喚醒,更是對上帝的敬拜與委身,期望成為台灣屬靈復興的重要推手。
- 客家腓力隨走隨傳團隊:是以聖經中使徒行傳裡的腓利為榜樣,效法他「隨走隨傳」的傳福音精神所組成的福音團隊。腓利在聖經中順服聖靈的帶領,不論環境艱難或人煙稀少,都甘心服事、積極向人傳講耶穌基督,並帶領信徒歸主。客家腓力隨走隨傳團隊是一支致力於在客家社區及各地,效法聖經腓利的榜樣,隨時隨地順服聖靈帶領,積極傳福音、牧養信徒的行動團隊。藉由牧者、代禱者、音樂敬拜事奉者…等組成腓力服事團隊,並靈活安排配合各地教會,舉辦大、中丶小型客家福音性、培靈性、造就性聚會一如:客家回家、客家團契、福音茶會。
台灣客家福音協會自1978年成立以來,歷經40餘年,取得多項重大事工成就,主要包括:
- 建立全國性且超宗派的客家福音推動平台
協會成立之初即聚集各宗派牧者與信徒,形成跨教派合一的福音推動力量,促進客家教會間的交流與合作。 - 深耕客家福音宣教與教會建立
積極推動客家地區福音傳播,走遍台灣東西南北的客家鄉鎮,尤其是偏遠山區,為客家族群帶來福音見證。
協助成立多間客家教會,推動客語崇拜與客家文化結合,提升客家信徒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 推動客家文化與基督教信仰的融合
研發創新敬祖儀式,尊重客家傳統文化並融入基督信仰,突破祭祖文化對福音傳播的阻礙。
推動客語聖經、客語詩歌的製作與使用,保存與傳承客家語言及文化。 - 培育客家宣教人才與領袖
促成客家宣教神學院及相關培訓機構的成立,培養專職牧者與宣教士,為客家教會注入新血。 - 發起客家教會倍加運動與全球客家福音網絡
於2000年代推動「客家教會十年倍加運動」,期望在十年內倍增客家教會數量與信徒人數。
建立全球客家福音網絡,連結世界各地客家基督徒,擴大福音影響力。 - 發行客家福音刊物與資源
出版《客福簡訊》等刊物,提供客家教會最新資訊與福音資源,促進教會間的資訊交流。 - 促成大型客家福音聚會與共識營
定期舉辦客家福音共識營與大型聚會,凝聚牧者同工共識,激發福音熱情,推動客家福音復興。 - 推動客家敬拜團與原創詩歌
鼓勵客家詩歌創作與敬拜團隊成立,促進客家文化與信仰的活潑表達。
台灣客家福音協會四十多年來,從跨宗派合一、教會建立、文化融合、人才培育到全球網絡建構,持續推動客家福音事工,突破客家族群信仰低迷的困境,為台灣及全球客家基督徒帶來深遠影響,成為客家福音的重要推手與領航者。
台灣客家福音協會近年於苗栗三義西湖渡假村舉辦了多場共識營,主要包括:
2023年7月30-31日客福董事舉行「客福前瞻與願景共識營」
客福第七屆的13位董事及部分顧問、同工共31人,舉行客福「前瞻願景共識營」,一起敬拜讚美、禱告、分享、討論,安靜等候尋求神的聖靈對客福前面道路的帶領!並有一致共識將客福現有竹東辦公室搬遷至福音戰略位置且交通便利地點。
2024年10月27-28日「客家福音激勵共識營」
聚集75位牧者同工,分享客家福音見證與異象,激勵彼此,在營會中滿有聖靈同在,喜樂充滿所有牧者同工。會中討論並決議今(2024)年的1228(週六)全國客家日,到凱道舉辦「全國客家禱告祭壇」。當日聚集3000人在凱達格蘭大道上宣告「客家䟘起來」,成為推動客家福音復興的重要里程碑。
2025年3月31日至4月1日「客家福音復興共識營」
為延續去年1228全國客家禱告復興運動,「客福」與「客家興起 復興聯盟」(按:此聯盟名稱是指去年10/27-28參與客福激勵共識營承諾共同合辦的教會、機構的統稱)共同舉辦「客家福音復興共識營」,有78位關心客家復興運動的各教會牧者同工,一起來禱告尋求神在台灣與全球客家福音的心意。
2025年9月3-4日「客家復興真理裝備營」
為延續去年 1228 在凱道舉辦的全國客家讚告祭壇,與 3/31~4/1 復興啟動營的感動,「客家福音協會」搭上 2025 第九屆「真理之光」研經培靈會列車,將於九月初學辦「客家復興真理裝備營」,邀請關心客家復興運動的各教會牧者同工,一起來更深認識救主耶穌的受苦。
目的
- 凝聚客家教會牧者與同工的共識與合作意願,形成合一的福音推動平台。
- 激勵青年事工與敬拜禱告的火熱,推動客家詩歌原創與敬拜團興起。
- 促進跨教會、跨宗派的合作,擴大客家福音影響力。
- 籌備大型屬靈聚集(如凱道禱告祭壇),彰顯客家族群的信仰見證與社會影響力。
- 回應福音來台400年,推動客家族群的信仰復興與文化傳承。
成效
- 成功啟動全國客家禱告祭壇,成為客家福音復興的重要里程碑,帶動教會間的合一與熱情。
- 吸引許多過去未參與的牧者同工加入,擴大福音事工的參與人數與影響力。
- 促成客家敬拜團與原創詩歌的推動,強化客家文化與信仰的結合。
- 透過大型聚會如「1228客家䟘起來」,成功連結五大族群,形成族群合一的見證,並提升客家教會在社會中的能見度。
- 激發牧者同工持續禱告與服事的熱忱,形成持續性的福音推動動能。
總結來說,客家福音協會舉辦的共識營不僅是牧者同工的聚會,更是凝聚合一、激發復興火熱、推動客家福音事工持續發展的重要平台,對客家教會的整體福音推展與文化傳承產生了積極且深遠的影響。
「客家興起團隊」所發行的客家興起五部曲是指一套以客家福音為主題,計畫在2017年至2026年間完成的五張福音專輯,分別以五個核心詞彙命名,象徵客家信仰與文化的復興與傳承。這五部曲的名稱依序為:
- 客家興起:強調客家基督徒的興起,回應客家族群信主比例低、福音未深耕的現況。
- 客家真光:象徵神的真光照耀客家人,帶領他們歸向神,並從台灣出發,連結東南亞及南海絲路的客家族群。
- 客家歸神:表達客家人歸向神的心志與行動。
- 客家傳神:強調客家人傳揚神的福音,將信仰帶到更廣泛的範圍。
- 客家榮神:代表客家人以榮耀神為終極目標,彰顯神的榮耀。
這五部曲不僅是音樂專輯的系列名稱,也蘊含了客家福音事工的異象與使命,期望透過現代詩歌的媒介,興起客家年輕世代,連結全球客家族群,共同敬拜神,並推動客家福音的廣泛傳播。
簡言之,客家興起五部曲是客家興起音樂事工團隊以五張專輯形式展現的福音宣教計畫,透過音樂來激勵客家族群的信仰復興與文化傳承。
客家興起音樂事工從2017年6月開始,計畫發行的「客家興起五部曲」分別是——客家興起、客家真光、客家歸神、客家傳神、客家榮神,都是從神領受的。
客家興起五部曲之一:客家興起 2018.10.14發行CD+歌譜
客家興起五部曲之二:客家真光 2022.11.13發行USB+歌譜
客家興起五部曲之三:客家歸神 2024.06.23發行USB+歌譜
客家興起五部曲之四:客家傳神
客家興起五部曲之五:客家榮神
台灣客家福音協會發展迄今所遇見的事工瓶頸及挑戰主要包括:
- 信仰接受度低,福音推展困難
客家族群基督徒比例極低,約僅0.3%至0.5%,遠低於其他族群,客家被視為「福音硬土」,福音傳入困難。這與早期宣教士(如馬偕)及台灣教會對客家宣教的忽視有關,客家族群長期被邊緣化,缺乏專屬的宣教策略。 - 傳統祭祖文化阻礙
客家人重視祭祖、掃墓等傳統習俗,孝道壓力強烈,不舉香祭拜祖先容易引發家庭衝突,成為接受基督信仰的主要文化障礙。 - 地理環境與人口外流限制
客家族群多分布於山區及鄉村,地理位置偏遠,經濟相對弱勢,且年輕人口大量外流,導致教會發展受限,牧者與信徒人數難以成長。 - 語言與文化本色化挑戰
客語使用逐漸減少,早期宣教多以閩南語或國語進行,客語福音本色化推動緩慢,客家文化與信仰融合尚未完全突破。 - 資源與人力不足
客家教會多為小型教會,經費與人力有限,缺乏足夠的牧養與宣教人才,特別是年輕一代傳道人短缺,影響事工持續發展。 - 教會間合作與整合不足
雖有跨宗派合作平台,但整體教會間的資源整合與協調仍有待加強,單打獨鬥的現象仍存在,限制福音的廣泛推展。 - 歷史忽視與心理障礙
早期宣教士及教會未將客家人視為獨立族群,甚至擔心客家人被閩南文化同化,導致客家宣教策略缺乏針對性,形成長期發展瓶頸。
綜合來看,台灣客家福音協會面臨的挑戰是多層面的,涵蓋文化、語言、人口結構、資源、人力及歷史因素。協會持續透過「客家教會十年倍加運動」等策略,努力突破這些瓶頸,推動客家福音的復興與發展。
台灣客家福音協會未來的事工藍圖與計畫主要聚焦於以下幾個重點:
- 我們確立客福的成立,是為了帶領客家靈魂歸主成為門徒的異象
「客家回家、歸入神家」「得著客家、傳到地極」我們將繼續秉持此異象,繼續整合資源與串聯教會力量。
期望協會成為整合資源的平台,積極協助並連結台灣各地客家教會,我們將繼續積極地拜訪各地區聯禱會、教會、宗派和台灣教會的牧者與父老,傳遞客家靈魂歸主異象,連結所有願意關心支持客家福音事工的教會和個人,成為一同向客家族群宣教的福音夥伴,促使教會攜手同行,一起同心合意推動客家福音事工的拓展與復興。 - 擴大RPG禱告祭壇與屬靈聚集
我們以禱告為推動此異象的發電機,期待在未來兩~三年的時間裡,在全台各城市(或各區) 舉辦「客家興起復興禱告大會」,盼在全台灣各地區點燃復興禱告的烈焰!建立全台多個禱告祭壇,推動各類禱告聚會,激勵教會與信徒持續禱告,為客家興起復興禱告。 - 善用客家的元素來傳福音,強化客家文化與信仰的結合,並用尊重、尊榮客家族群的態度,來影響客家族群歸入神家。
(1)鼓勵客家基督徒創作不同曲風的客語詩歌推動客家詩歌的創作與傳唱,提升以客語詩歌曲風的多樣化,及以客語詩歌敬拜的活力與吸引力。
(2)推廣創新追思三禮,於教會、家庭、族群中來向客家族群作見證傳福音,作為福音策略之一。 - 持續推動新世代青年事工
(1)舉辦「新世代短宣隊」到各客家鄉鎮地區,與當地教會配搭傳福音、探訪,協助教會福音工作。
(2)同時也舉辦「哈客青年挑戰營」,透過青年版啟發課程,奠定青年、青少年信仰的基礎,培育時代的拿細耳人、青年僕人領袖,促進青年對客家身分與文化的認同,及對基督信仰的認同與委身。 - 舉辦聖經朗讀比賽
(1)營造客語環境、鼓勵客語讀經、看重客家福音、傳承客家母語。
(2)透過客語朗讀可鼓勵年輕一代或有心學客語的兄姊較容易入門的方式,不僅學習客語也讓上帝的話語紮根心田。
(3)不限基督徒、不限客籍兄姊、需牧者推薦。 - 拓展鄉鎮與都會區客家宣教事工
鼓勵鄉鎮與都市不同宗派、語系的教會,在原有的福音事工基礎上,也來關懷客家未得之民。
(1)鼓勵各縣市推動建立跨教會聯合性的「客家回家」、或「客家團契」聚會。
(2) 在本教會開拓客家小組、團契、或客語禮拜、雙語禮拜聚會。
(3)鼓勵都市教會中的客家與非客家信徒,去認領連結故鄉的教會,推動都市與鄉鎮客家福音的雙向發展。
這些皆可成為客福在各縣市傳福音的平台、灘頭堡、突破切入點。 - 舉辦各類營會與靈修會
不定期舉辦客家青年營會、牧者研討會,促進靈命更新與宣教異象的傳承。透過共識營與大型聚會,凝聚牧者同工共識,激發福音熱情。 - 促進族群融合與世代同行
推動「客家䟘起來」等活動,強調客語傳福音,並促進客家族群與其他族群、不同世代間的融合與合作。台灣客家福音協會未來將以青年事工、敬拜詩歌創作、禱告祭壇建設、都市宣教拓展及教會資源整合為核心,推動客家福音的全面復興與持續發展,期望在族群文化與信仰傳承上取得突破,並成為台灣客家教會合一與成長的重要平台。 - 推動成立「客家網絡宣教中心」
我們也禱告尋求,期盼五年內神感動帶領,能找到具有福音戰略位置,交通便捷的地點,來建立多功能用途的「客家網絡宣教中心」,作為立足台灣,放眼全球的宣教基地。 - 緊密與全球客福連結:
(1)一起推動並促進全球客家福音工作
(2)支持印尼西加山口洋「扶貧計畫」與「為主當兵」計畫。
台灣客家福音協會提供給客家教會向客家人傳福音的資源主要包括:
- 整合資源平台
協會致力成為整合與串聯各地客家教會的資源平台,協助教會攜手合作,共同推動客家福音事工的拓展與復興。 - 青年福音事工資源
舉辦「新世代哈客青年挑戰營」,透過工作坊探討客家音樂、未來客家及客家宣教三大策略,整合跨宗派資源,奠定青年福音工作的基礎。 - 福音詩歌歌本與YouTube
目前已推出許多本客語福音詩歌專輯及YT,以幫助教會弟兄姊妹在聚會時,用客語進行敬拜與傳福音。 - 不定期舉辦牧者同工退修會–共識營、啟動營、裝備營…
舉辦客家牧者同工各類退修會,分享服事甘苦談、經驗與策略,促進教會牧者間的團契與交流,分享與分擔、合一與合作。 - 禱告祭壇與禁食禱告活動
推動全台多個客家禱告祭壇(如:線上禱告會、環台客家復興禱告會…),為客家福音復興守望祈禱。 - 跨教會呼籲與動員
呼籲全台4000多間國、台語、原住民教會看見與支持客家宣教,動員教會內對客家有負擔的基督徒,向家門口約470萬的客家鄉親做見證、傳福音。 - 出版《客福簡訊》刊物
刊登主題文章、客家福音消息、詩歌、活動代禱資訊,有機會也透過廣播電臺、電視頻道推廣客家福音。 - 舉辦各類大、小型福音聚會
舉辦客家福音大、小型聚會(如:天愛客家團契、客家腓力隨走隨傳團隊…),凝聚牧者同工共識,激發福音熱情,推動事工發展。
綜合來看,客家福音協會透過語言文化資源、青年事工、宣教策略、禱告守望、媒體宣傳等多元資源,支持客家教會有效向客家人傳福音,並推動客家福音的持續復興與成長。
底下論文收集自網路,版權歸屬作者所有,若有不同意公開可來信指正關閉連結;若有發掘其他不錯相關論文未列整,也非常歡迎各教會牧者傳道同工推薦提供,好一起榮神益人、興旺福音!
- 林偉聯(2002)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客家宣教方案
- 温永生(2003)臺灣祭祖及喪禮儀式問題的突破
- 温永生(2004)敬祖與喪禮處境化模式的建立
- 溫永生(2013)基督教孝道神學的反省與敬祖模式的建立
- 陳胤安(2010)族群文化認同的形成—從「客庄」教會到「客家」教會
- 沈曉瑩(2011)從客語聖經翻譯看台灣教會客家運動
- 許家綺(2012)竹東地區客家婦女改宗之生命歷程研究-以改革宗長老教會及中華基督教信義會厚賜堂為例
- 林恩銘(2012)當前客家宣教之分析:以中壢地區客家教會與信徒為對象
- 古儀瑩(2012)臺灣客家宣教:以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客家宣教中會」為中心
- 藍清水(2013)台灣客家形成之研究
- 游鈞尹(2013)客家聖歌在信徒聚會中的應用-以佈道、教導性質為例
- 魏俊瑋(2013)客語無聲調拼音輸入法之研究與實作
- 王君儀(2014)臺灣高屏地區基督教教會當代客籍改宗者:以真耶穌教會為中心
- 陳宏昌(2015)研究客家人信主的障礙及探討有效的宣教策略
- 任 婕(2015)改不改宗?客家人的文化觀舆宗教信仰選擇-以客福協會為例
- 傅世瑩(2017)律法與福音在牧養關顧上之應用-以台灣客家教會為例
- 薛雲峰(2018)臺灣客家平面媒體之客家意象分析-以《客福簡訊》為例
- 任 婕(2019)客福簡訊 中的臺灣客家文化 以客家宣教事工為例
- 張 潔(2019)以「三向度世界觀」理論作為客家宣教的實踐以苗栗銅鑼地區客家宣教為例
- 陳胤安(2020)客家、祖先於基督教信仰:一個神學與人類學的討論
- 邱曉鈴(2022)《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的成語與《客語聖經:現代台灣客語譯本》書面語之比較
- 客委會(2022)110年全國客家人口暨語言基礎資料調查研究
- 羅偉森(2024)從民族誌看客家祭祖中的屬靈沖突與福音策略:以客家長子歸信為例
- 吳家馨(2025)竹東客庄地區基督教發展史及教會對客語復振的態度與實踐:從1865年到2023年
客家教會定義:客家宣教委員會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48屆總會通常年會時提出,凡具有以下三項條件之一者即為客家教會:1.在客家地區;2.參加客家(中)區會者;3.信徒陪餐員50%以上是客家人之教會(彭德貴,2002:123)。前述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對於客家教會所做的定義,而學者綜合於研究中所訪問到的受訪者以及學者本身所認為的客家教會,認為客家教會僅只是一個簡稱,以現在的社會環境背景,所賦予的全名應是「客家宣教教會」,意即對於客家宣教有負擔的教會,或是教會當中具有一定比例的客家信徒,或是聚會語言使用客語為主要語言的教會,符合前面三項當中的任何一項皆可稱為客家宣教教會。
由現今的客家教會增長現象來看,不論是新開拓的教會或是既有的教會,有越來越多的非客家人加入其中,也就是說客家教會的人數增加並不全然皆是客家信徒,也有越來越多的非客家信徒參與,而客家教會的設立也不全然都是因為客家信徒的增加而設立,也可能是因為有越來越多的非客家人的加入,使得客家教會得以擴展與開拓。
本處整理有關全省客家宣教事工教會,資料係摘錄自客福30、40週年刊,以及簡訊月刊,若有錯漏或需增補,還請牧師傳道同工們以及關心客家事工長者隨時告知我們修正,一起資源共享、興旺客家福音,謝謝!
大台北區
台北崇真堂
雙和崇真堂
台北靈糧堂客家雙語牧區
雙連長老教會客語團契
大埔崇真堂
鶯歌崇真堂
永和福和教會
基隆喜信教會
桃園區
中原長老教會
中壢行道會
中壢佳音基督教會
中壢佳音教會
中壢浸信會
中壢聖潔會
內壢榮美崇真堂
六和崇真堂
平南崇真堂
平鎮長老教會
平鎮浸信會
平鎮崇真堂
平鎮靈糧堂
南桃園城市之光教會
宣道會中壢生命堂
埔心長老教會
埔心浸信會
恩典長老會
草漯靈糧堂
梅岡靈糧堂
楊梅行道會
楊梅靈糧堂
楊梅崇真堂
龍潭長老會
龍潭聖潔會
龍潭榮耀崇真堂
觀音長老教會
新竹區
二重長老教會
二重靈糧堂
山崎長老教會
中華信義會竹東厚賜堂
中華信義會芎林恩霖堂
六家長老教會
六家福音中心
充滿教會
北埔聖潔會
石光聖潔會
竹北長老教會
竹北聖潔會
竹東小組教會
竹東長老教會
竹東聖潔會
竹東靈糧堂
改革宗長老會竹東教會
芎林恩靈堂
芎林福音中心
佳音聖潔會
長老會客家中會
信望愛長老教會
峨眉教會
湖口長老教會
新竹勝利堂
新埔聖潔會
新豐以馬內利福音中心
新豐崇真堂
新豐聖潔會
福音廣傳會
橫山教會
關西長老會
關西聖潔會
關新勝利堂
寶山勝利堂
苗栗區
三義長老教會
三義崇真堂
三灣神召會
三灣教會
公館長老教會
尖山神召會
竹南浸信會
竹南崇真堂
竹南靈糧堂
西湖平安堂
卓蘭神召會
南庄長老教會
苗栗公館館福教會
苗栗長老教會
苗栗基督教福星教會
苗栗得勝靈糧堂
苗栗喜信會
苗栗愛加倍光明福音中心
基福大西基督教會
基福造橋基督教會
基福頭屋基督教會
得勝者長老教會
貴格會竹南生命教會
貴格會頭份生命教會
獅潭長老教會
銅鑼長老教會
銅鑼神召會
頭份生命教會
頭份全福教會
頭份長老教會
頭份家庭教會
頭份崇真堂
頭份靈糧堂
台中區
山城谷中百合教會
中華福音信義會項恩堂
台中愛恩教會
東勢卓越希望行道會
東勢施恩堂
東勢神召會
新社行道會
高屏區
內埔長老教會
內埔崇真堂
六堆客家靈糧堂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麟洛教會
竹田長老教會
佳冬長老教會
長治愛加倍靈糧堂
屏東崙上長老會
屏東聖教會
美濃長老教會
鄉福麟洛基督教會
新埤長老教會
花東區
台東靈糧堂
花蓮門諾會富安教會
臺東客家福音協進會
- 在臺灣的客家人的數量佔台灣人口數量的兩成左右(另外七成為閩南人、一成為原住民與其他族裔),所以客家族群是臺灣人口第二大的族群(第一為閩南族群)。
- 依《客家基本法》定義的客家人口數推估達 466.9 萬人,占我國 2,356.1 萬民眾的比率為 19.8%。(PS:數字依據客委會2022年三月底公布最新全國客家人口暨語言基礎資料調查研究,本調查係透過電話進行全國逾6萬民眾之隨機抽樣訪問而得)
- 客家民眾能與其他人溝通的客語腔調中,以「四縣腔」的比率最多(57.7%),其次為「海陸腔」(44.4%),其他如「南四縣腔」(5.8%)、「大埔腔」(5.9%)、「饒平腔」(2.4%)、「詔安腔」(1.6%)等使用比率相對較低。(PS:由於同一人可能操持一種以上客話次方言,統計數字加總會超過100%。)
- 從縣市別觀察客語腔調分布情形,多數縣市的客家民眾皆是以「四縣腔」或「海陸腔」為主要溝通腔調。居住在臺中市客家民眾使用「大埔腔」的比率最高;居住在雲林縣的客家民眾則是以「詔安腔」的使用比率最高。
- 若依不同設籍所在縣市客家人口分布情況來看,客家人口比率最高的前 5 個縣市依序為:新竹縣(67.8%)、苗栗縣(62.5%)、桃園市(39.9%)、花蓮縣(34.2%)及新竹市(30.3%),其中新竹縣及苗栗縣有近三分之二的縣民是客家人,其他三個縣市客家人口比率也達三成以上;其餘客家人口比率較高的縣市依次為屏東縣(23.1%)、臺東縣(20.3%)、臺中市(17.5%)、臺北市(17.4%)、新北市(16.7%)等。

圖源:無限期支持台灣文學、台灣文化研究
臺灣客家腔調,主要可分為『四、海、大、平、安』五種:
- 四縣腔–來自廣東嘉應州,擁有六種聲調、最多客家人使用
- 海陸腔–源自廣東海豐與陸豐,擁有七種聲調,次多客家人使用
- 大埔腔–源自廣東潮州
- 饒平腔–來自廣東饒平
- 詔安腔–來自福建漳州,保存最多古音與古意的客家話
●四縣腔(佔63.5%=北57.7%+南5.8%,此數字為南北四縣腔合計)
桃園縣:中壢、龍潭、平鎮、楊梅。新竹縣:關西(部份)。苖栗縣:苗栗市、公館、頭份、大湖、銅鑼、三義、 西湖、南庄、頭屋、卓蘭(大部份)。臺東縣:池上、關山、鹿野、成功、太麻、卑南。屏東縣:竹田、萬巒、內埔、長治、麟洛、新埤、佳冬、高樹。高雄縣:美濃、杉林、六龜。
●海陸腔(佔44.4%)
桃園縣:觀音、新屋、楊梅。新竹縣:新豐、新埔、湖口、芎林、橫山、關西(部份)、 北埔、寶山、峨眉、竹東。花蓮縣:吉安、壽豐、光復、玉里、瑞穗、鳳林。
●大埔腔(佔5.9%)
苗栗縣:卓蘭(中街、內灣、水尾)。臺中縣:東勢、石岡、新社、和平。
●饒平腔(佔2.4%)
桃園縣:中壢(芝芭里、興南庄、三座屋、過嶺里)、平鎮(南勢庄)、 新屋(犁頭洲)、觀音(新坡村);八德(宵裡)。新竹縣:竹北(六家)、芎林(上山)。苗栗縣:卓蘭(老庄)。
●詔安腔(佔1.6%)
雲林縣:崙背、二崙、西螺。
※資料來源:摘自客家委員會(110年全國客家人口暨語言基礎資料調查研究報告.pdf)
※由於同一人可能操持一種以上客話次方言,統計數字加總會超過100%。
全世界客家人總數保守估計約有6000多萬人,5000多萬分布在廣東、江西、福建、廣西、四川、海南等19個省區的180多個市縣,此外約600萬人分布在台灣、香港、澳門,約460萬人分布在印尼、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越南、美國、秘魯、模里西斯等80餘個國家。(PS:人口統計數字係網蒐,正確與否僅供參考)
◀︎▲人口統計數字來源:(網蒐概略數字僅供參考)
- 全球客家研究重鎮──台灣(台灣光華雜誌)
- 客家人在世界各地的分布(華夏經緯網)
PS:根據2002年文獻統計全世界客家人總數約八千萬人,這是一般流傳概說數字,惟這已是數十年前資料,迄今也無權威資料佐證。然以近年前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院長張維安教授,其海內外四處不斷奔走進行田野考察的結果,保守估計全世界客家人總數約有6000多萬人。
「全球保守估計有六千多萬客家人口,除了東南亞地區,連巴布亞新幾內亞都有客家人的蹤跡。」致力全球客家研究的張維安(前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院長),為研究客家文化與傳承學術命脈,海內外四處不斷奔走進行田野考察,由族群文化主體來做詮釋。(故六千多萬人口係專家田野考察估計,因從定義客家人及說客家話人口有很大認知出入,各地實際確切數字難正確統計,一般通詞總數皆說八千萬,亦有說一億多,誤差甚大,也無從考證,故上述表列數字也僅供參考,盼未來官方學術界能做出更正確調查數字公佈)

















